水蛭(蚂蟥)养殖池的管理技术?
来源:神农水蛭网 水蛭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17-07-12 16:06 点击:
 
(一)保持适度的活性污泥
    在水中上层水依靠藻类进行净水,而下层则靠微生物净水。池中底层污泥沉淀时,微生物数量极少则其净水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可通过给底层进行充气使底层污泥悬在水体中,则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对其进行包裹,形成“活性底泥”,可迅速提高净水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水体下层保持适度的“活性底泥”对水蛭养殖池塘净水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保持适当的氨氮、有机物浓度
     氨氮、有机物要保持适当的浓度,藻类、有益微生物等要靠这些东西生存,所以需要保持适当的氨氮、有机物浓度。在营养不足、藻类老化或新挖池塘放苗初期用氨基酸营养膏迅速肥水,调整水色到有益状态。

(三)及时改底,防止底臭
    许多养殖动物底层生活,一个好的底质对它们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经常遇到的水蛭“游塘”等现象都是由底质恶化的造成的,如果底质好也不需害怕“下大雨”等异常天气,也不会造成溶氧的迅速降低或有害物质的迅速提高,“底质对水体的稳定及水蛭养殖动物的生长及抗病力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底质消毒防止底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水蛭(蚂蟥)养殖池的管理技术
底臭常见的原因:
1、水蛭养殖池池水深度与增氧能力不符,从而导致底层溶氧不足,底泥发臭。生产中常见池塘没有增氧设备,或仅有水车式增氧机,这些池塘底层溶氧供应不足,夏季因存在“温跃层”则是问题高发期。
2、投饵量较大、饵料利用率较低或过多摄食造成水蛭养殖消化不良等,底质中留有大量残留物导致发臭。
3、砂底池塘。由于砂质颗粒较大,吸附氨等有害物质的能力较差,易发臭。
4、水较瘦或老化的池塘。藻类溶氧低且有害物质分解速度低,使底泥发臭。
5、不适当的用药。如过度使用消毒剂,使水体自净能力遭到破坏,使氨等有害物质迅速升高。底泥也易发臭。
防止底泥发臭的方法:
1、底泥充气,是有益菌的繁殖得到促进,是减少底臭较好的方法。
2、采取定点及少量多餐的投饵方式,减少降低残饵的形成且提高饵料转换率。
3、定向培养有益藻类,用氨基酸营养膏培养有益藻类,并防止水体老化。
4、不用砂底养虾,定期使用佳底氧、分解底改王,以调高底泥通透性,改善底层溶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