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水蛭养殖基地都反映养殖塘有青苔出现, 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池塘中的藻类也逐渐活跃起来如何有效控制青苔的生长?如何清除池塘的青苔?这些都成为池塘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一、青苔发生的主要原因:
1、3、4月份放养水蛭种苗时,肥水工作做得不好,致使水过清,阳光直接照射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由于水温回升和阳光照射,迅速萌发生长。
2、外水源里有青苔,进水时不小心将青苔带入池中,由于池塘营养足、条件适宜,导致青苔疯狂生长。
3、池塘冬季存有积水,开春没有排干,未进行清池、消毒,青苔的孢子大量存在于池底,待水温适宜就开始萌发。
二、青苔大量繁殖的危害:
1、由于青苔大量生长,导致池水太清,阳光直射池底,水蛭由于受到太强阳光的照射而产生应激反应,时间一长,导致大面积发病。
2、随着水温、气温的升高,青苔在池中泛起死亡。被风吹到池角或沉底变黑腐烂,散发出一股恶臭味。其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败坏池塘的水质,提高了池中氨氮的含量,降低了水中的溶氧,严重时会
造成水蛭中毒、缺氧死亡。
3、严重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池塘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
4、当青苔在池塘大量繁殖时,会遍布全池,缩小了养殖水体空间。青苔衰老时丝状体往往断离池底,浮于水面上,由于青苔如棉絮状,造成养殖成活率降低。
三、预防青苔爆发的措施:
1、在未放苗而出现大量青苔时,可排干池水,注意不要积水,进行搁池曝晒,并用生石灰按10-20千克/亩全池撒放,将青苔杀灭,然后纳足池水进行肥水。可使单胞藻类迅速繁殖,水肥起来后,可抑制青苔生长
萌发。在养殖的前期可视水色变化情况,追加施肥或换水来调节池水,使池内藻类的繁殖达到一定密度。这样既可使青苔不发生,又能促进水蛭健康生长,效果十分理想。
2、冬季养殖品种起捕完毕后,排干池水(注意千万不要积水),进行搁池曝晒冰冻,并用生石灰按10-20千克/亩全池撒放。
3、池塘底要处理平整,不生泥块、清除杂质、杂草,减少青苔附着生长的机会。
四、有效清除青苔的方法:
1.化学药物法使用硫酸铜、草甘膦等化学制剂杀灭青苔危险较大,尤其是高温季节硫酸铜毒性加大。采用化学方法虽见效快,但毒副作用最大。
2.生态防治法定期使用反硝化菌、芽胞杆菌等有益的微生态制剂也有很好的效果。
3.物理遮光法根据青苔喜光的特性,可以使用草木灰和麦麸皮进行遮光防治。但由于草木灰容易受风的影响且吸水后不沉淀,使用效果不理想,所以多采用麦麸皮。用物理法的特点就是不要全池泼洒,使用方便,
但是麦麸皮腐败以后也会增加池塘的耗氧量。使用生态法见效慢,靠预防为主,但效果稳定,对水生动物生长无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