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健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水蛭的日常饲养管理,创造适合于水蛭生活的良好条件,提高水蛭对病害的抵抗力,这是防治水蛭疾病的根本措施。
水蛭的场地要选择资源条件好,包括食物资源、水资源,同时还要考虑到向阳、保暖、防暑降温等条件。
水蛭的饵料要清洁卫生,品质优良,合乎各种营养的需要,只有食物的营养全面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水蛭产品。因此提高食物质量是保证水蛭健康生长繁殖,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疫病传染的一个基本环节。
2、选育优良品种 水蛭对疾病抵抗力的强弱,是疾病能否发生及发生轻重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注意观察水蛭的健康状况,从中选育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同时注意淘汰发育慢、抗病能力弱的水蛭,使之逐渐纯化,以达到选育良种的目的。
3、遵守卫生规则 卫生规则是水蛭养殖场预防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产中要遵守各项卫生规则,讲究卫生,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水蛭养殖场的卫生规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场地和用具的清洁卫生。包括饵料台、放料的器具等,要随时收集清理,不能到处乱扔。
二是养殖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衣服要保持清洁,操作前后要用肥皂洗手,进人场地要进行全面消毒等。
三是物料保存完好。包括饵料、药品等物品,应保存在严密的库房内,防止发生破损和丢失。
四是不用带有病原物或情况不明的食物作饵料,防止传播疾病。
五是时刻注意水蛭的健康情况,发现个别水蛭有可疑情况时要及时隔离观察,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二、预防措施
1、检疫 引进新品种时,应将水蛭单独饲养并送交有关技术检疫或检验部门进行检疫,确认健康再与原有水蛭混养。在养殖期间,也要定期进行检疫,及时发现病情。否则将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而蒙受经济损失。
2、消毒 消毒就是消灭外界的病原体,也是对传染性疾病的一项防治措施。
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为预防性消毒、随时性消毒和最终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传入而进行的。每个养殖池无论发病与否,均应采取消毒措施,特别是当邻近地区有传染病发生或受到传染病威胁时,更要加强预防性消毒。
随时性消毒是在传染病已经发生时,为了防止病原的积累和散布而进行的消毒,包括场地、饵料架、用具等方面的消毒处理。最终消毒是在解除对发病水蛭场地的隔离之前,为彻底消除传染病原而进行的消毒,包括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全部进行消毒处理。